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来源:国家能源局更新时间:2024-10-11 17:02:00

行业动态

2024 年 10 月 10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随着新办法出炉,于2013年底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3〕433号)也将废止。


文件针对分布式光伏项目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必须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项目投资主体应通过配置防逆流装置实现发电量全部自发自用。


相比《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项目分类、规模管理、运营模式、备案和补贴、并网流程、市场化交易、技术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


 一、分布式光伏新规

1. 项目分类与规模管理

《暂行办法》没有详细定义分布式光伏的分类,仅简单区分为“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的项目。相比之下,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分布式光伏项目分为四类: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一般工商业、大型工商业。这一分类方式不仅让各类项目的管理更加精准,也为不同类型的项目设定了明确的电网接入标准与容量限制。

项目规模的提升是另一个显著变化。对于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征求意见稿将单个项目的规模上限从20MW提升至50MW。通过这种扩展,能够支持更多大规模工商业用户参与光伏发电,这与我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目标高度契合。

2. 运营模式的变化

在《暂行办法》中,分布式光伏的主要运营模式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并未对项目的自用比例进行严格限制。

然而,《征求意见稿》对大型工商业光伏明确要求全部自发自用,并通过防逆流装置保证不向电网输送余电。

此举有效解决了电网负载和稳定性问题,但同时增加了项目的投资风险,特别是对用电量波动较大的企业。

3. 备案制度的调整

旧版《暂行办法》对项目备案制度没有细致划分,而《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谁投资、谁备案”的原则,特别是对非自然人户用项目和工商业项目的备案责任作出了严格规定,防止利用自然人名义备案的行为。同时,对于已备案项目,《征求意见稿》也规定了备案信息变更的流程,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管理。

旧版强调依靠国家补贴,而《征求意见稿》则更注重市场化发展,逐步减少对补贴的依赖,转而鼓励项目通过市场交易等方式获取收益。

4. 并网管理的优化

《暂行办法》中对并网的要求较为笼统,规定电网企业要支持光伏项目并网。而《征求意见稿》进一步细化了并网申请的处理流程,规定电网企业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反馈,并加快相关的并网流程。

与旧版相比,新的《征求意见稿》要求光伏发电项目具备“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能力,通过智能化手段加强对光伏项目的监控和调度,提升电网接纳能力。

5. 绿证和市场化交易机制

这是新版《征求意见稿》中的重要新增内容,旧版并未涉及绿色电力证书(绿证)的核发与交易。而新版明确了项目发电量需核发绿证,并可参与绿证交易。这一机制不仅为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了额外的收益渠道,还鼓励了更多企业通过绿色能源参与市场交易,推动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市场化。

新版还提出分布式光伏项目可以通过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形式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这是对现有政策的进一步拓展,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市场化参与。

相比旧版,新版明显加速了分布式光伏的市场化进程,意在通过市场手段提高光伏发电的收益率和吸引力。

6. 电网管理和技术升级

《征求意见稿》对电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使用先进技术提高分布式光伏并网的管理能力,特别是在发电量占比高的区域,通过实时监控、功率预测等手段优化运行。这种调整有助于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解决光伏项目普遍面临的消纳问题。

与旧版不同,新版提出“隔墙售电”的概念,即光伏发电可以通过专线供电模式向用户出售电力。这一新模式为项目运营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使得项目收益方式不再单一。

7. 合规与安全

新版政策对项目的合规管理作了进一步明确,例如建筑物使用协议、施工安全、设备资质等均有了详细规定。

相比旧版,《征求意见稿》更加注重项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特别是强调光伏组件的认证与检测要求,以提高项目质量。

《征求意见稿》对电网企业的责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规定电网企业未能及时提供并网服务或未收购光伏发电余电将承担赔偿责任。这进一步保障了项目单位的权益,并且通过法律手段确保电网企业的责任落实。


二、不得并网 全额自用

本次新规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要求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必须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项目投资主体应通过配置防逆流装置实现发电量全部自发自用。

这项政策可能有多方面的考量。

1. 电网承载力与稳定性

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由于其发电量大,尤其是在某些区域内,可能对电网的接入与消纳能力造成显著压力。光伏发电的特点是间歇性和波动性,如果允许大规模的余电上网,将大幅增加电网调度的复杂性。

具体而言:

光伏发电的输出依赖于光照条件,导致发电量具有极大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如果没有合理控制,可能导致电网负载不稳,增加弃光电量的风险。

如果大量光伏发电项目向电网输送余电,而电网无法有效吸收,则会导致电网过载,最终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为了减轻电网压力,要求大型工商业项目必须全部自发自用是一项有效的控制措施。

因此,政策要求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必须全部自发自用,是为了确保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运行。

2. 推动绿色能源消纳与自给自足

要求全部自发自用的政策意在推动企业自主消纳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促进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对于高耗能的大型工商业企业,光伏电力不仅能为其提供低成本的能源,还能帮助企业减少传统能源消耗,进一步支持“双碳”目标的实现。

企业通过光伏系统自行消纳所发电的电量,不仅减少对外购电的依赖,还能锁定能源成本。对于某些工业领域来说,能源自给自足能增强其生产稳定性,尤其在能源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这种政策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尤其在国家大力推行碳中和政策的背景下,鼓励高耗能企业采取绿色能源是实现低碳目标的有效手段。

因此,要求全部自发自用可以推动企业向清洁能源过渡,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进而加速企业的绿色转型。

3. 避免对市场和电网的干扰

光伏发电本身具有间歇性和季节性波动,如果允许大型工商业光伏项目余电上网,可能会造成电网负荷波动加剧,甚至引发电力市场的不稳定。例如,在光照强的时段可能会出现过多的余电上网,而在光照弱的时段电力供应不足,这将导致电价的剧烈波动,并给市场带来额外的波动风险。

如果大型工商业光伏项目余电直接上网,可能会在电网低负荷时段(如中午、周末)增加电网负载,甚至扰乱电力市场价格。自发自用的要求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使得电力市场保持稳定。

通过自发自用政策,企业可以选择配套储能系统,将余电存储在用电低谷期,并在高峰期或电力紧张时使用。这种方式有助于电力削峰填谷,增强用电稳定性。

从市场和电网稳定的角度来看,强制大型工商业项目自发自用可以减少发电侧波动对市场供需平衡的影响,确保电力市场的平稳运行。

尽管要求全部自发自用增加了企业投资的储能成本,但从长期来看,这一政策有助于企业实现能源成本的可预测性与稳定性。由于光伏发电的成本相对固定,且太阳能资源稳定,企业能够通过光伏发电锁定未来的电力成本,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进而避免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同时,自发自用意味着企业可以直接减少电网购电量,节省大量电费开支,从而提高项目的经济回报。


 三、储能市场需求大爆发

 光伏发电与储能的结合将成为工商业节能降耗、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手段。储能行业将在政策的推动下,成为新能源消纳的核心环节,迎来新的发展风口。

《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提出大型工商业光伏项目需要“全部自发自用”的模式。这一政策使得余电无法上网,意味着企业必须依靠储能系统储存过剩电力。

这一转变将直接推动企业对储能设施的需求。特别是在工商业光伏项目中,日间光伏发电量往往远超过实际用电需求,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储能系统将剩余电量储存,以供夜间或电网电力短缺时使用。

此外,政策鼓励分布式能源与储能技术的结合,意在解决光伏发电波动性带来的不稳定问题。光伏发电的间歇性与不确定性一直是其广泛应用中的难题,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平衡这些波动,确保电网稳定性,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这种政策推动下的需求增长,将使储能行业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

随着光伏发电在工商业领域的普及,储能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并网容量超2亿千瓦,其中工商业光伏占据重要份额。然而,由于工商业用户电力负荷的不确定性以及光伏发电时间与企业用电需求的错配问题,储能系统能够将光伏发电峰值期间的电力储存,并在用电高峰期或夜间释放,以实现电力的合理调配。

在政策引导下,未来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企业为实现节能降耗,将越来越依赖于光伏与储能系统的结合。同时,国家电网和地方能源部门也在加速布局与储能技术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这将进一步刺激储能设备的安装需求。

当前,储能设备以锂电池为主,尽管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效率,但其成本较高,并且存在使用寿命有限的问题。

未来,储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将聚焦于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可能的技术趋势包括:

钠离子电池:相比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的优势,未来在大规模储能中具有潜力。

全钒液流电池:这种电池由于其循环寿命长、性能稳定,已经在大规模储能系统中得到应用,尤其适用于光伏发电的长期储存。

氢储能技术:氢能被认为是未来能源转型中的重要储能方式,尤其是其能量密度高,能够应对大规模、长时间的能源存储需求。

技术突破将是储能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尤其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储能技术的更新换代将更为迅速。

未来,随着储能技术的普及,行业将逐步向多样化的商业模式转型。储能不仅仅作为光伏发电的配套设施,也将在虚拟电厂、分布式能源管理等新兴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储能系统,实现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从而在电力价格高峰期或电力紧缺时提供储备电力,这不仅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还能通过电力市场交易获取额外收益。






推荐新闻